張玉虎
乙巳之秋,山西省散文學會諸同仁,應邀到潞城區(qū)西流南村采風,該村附近濁漳河畔有辛安泉,乃長治數(shù)百萬生民之水源地也。東道主該村劉慶祥先生,考慮周全,安排細密,帶領一眾作家,到辛安泉域小游。
進入泉域,高樹參天,濃蔭蔽日,空氣清新,百草繁茂,讓人有進入“氧吧”之感。辛安泉并非孤泉一眼,實為眾泉一群:涌泉亭傲立其中,亭下之水清澈見底,奔涌不息;亭之四圍,眾泉爭流,各具姿態(tài):有靜靜無聲者,有汩汩而出者,有淙淙前行者,有滔滔奔流者……然最為奇特者,乃父老口中稱之“喊泉”者也。
“喊泉”乃位于眾泉之末,濁漳河邊之一小潭也,周約丈許,深不盈尺,水位略高于河面。潭里細水綿綿自沙中滲出,不顯動靜,從臨河一側(cè),悄悄注入濁漳河。
劉慶祥先生對眾賓曰,此潭之奇,不在其幽,不在其靜,而在其能與人互動,能應人聲而舞:游者若臨潭長嘯,潭水便若添新源,潺潺之勢稍大,注河之流有增。
吾等聞言,躍躍欲試。初試輕咳,潭水微漾;及至眾人同聲大吼,竟見潭中若素蓮綻放,若銀龍?zhí)绞祝矶鳝h(huán)環(huán)漣漪,與漳水相激,泠然有金石聲。山鳴谷應間,恍覺天地呼吸與人心肺腑共振。余輩喊罷,頓覺胸中塊壘盡消,腦內(nèi)濁氣全散,渾身清爽通透,靈感乍然而來矣。
嗟夫!天地藏玄機于微末,寓至理于尋常。水本至柔,應聲而勃發(fā);人雖至渺,合志可通靈。世人每嘆盈虛有數(shù),自然無情,往往心灰而意冷。然觀此泉之能與人應和,隨聲起舞,又覺水木之有靈,決知自然非無情物也,吾儕豈能頹廢而消沉乎。泉邊深思:此泉之靈,莫非乃造化留竅,待誠心者前來扣之耶?
是時天高云淡,日朗氣清,喊泉淙淙而流,若與眾客私語。忽悟天地本自有聲,不過假人喉舌發(fā)之耳。
并州汾東人張玉虎謹記。
(來源:上黨晚報)
[編輯:趙孝蕾]
|